总投资10.4亿 该规划将会使合肥人每年免损失超12亿

来源:365淘房 2016-12-30 09:47

手机看资讯

传送到手机分享给朋友随身阅读

关注微信看猛料

365淘房 合肥站 合肥今年的6月30日-7月6日

降雨量累积达到了639毫米

相当于一周把半年的雨都下了

但是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

这座城市道路无一处出现严重积水[1450套房难产超半年!明年房价最高4W最低1.35W!>>>]

全市无一小区出现内涝

这还得归功于合肥起步较早的[安徽十大最幸福城市公布 第1名竟是它...>>>]

“海绵城市”建设

小伙伴们一定很好奇,啥是海绵城市? [滨湖1200人抢车位VS蜀山、肥东3盘288套最高去化不足5成>>>]

海绵城市可不是海绵宝宝,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。

 

 

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的《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指出,通过海绵城市建设,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将70%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,到2020年,城市建成区20%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。

合肥何时开始建设“海绵城市”的呢?

2010年7月12日,合肥城区降雨量达到100毫米,老城区的市府广场、淮河路、六安路等几乎所有主干道全部积水,多处下穿桥被水淹没。

2010年汛后,合肥痛定思痛,出台了系统性防涝综合规划,将“海绵城市”理念融入城市放水排涝体系建设中。

今年8月,省住建厅出台了《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提出,到2017年,合肥等“海绵城市”先行先试建设取得成效,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得到解决,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70%以上。

 

近日,合肥市规划局召开了《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(2016-2030年)》初步成果汇报会。会上,项目组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沟通,就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、针对性和可实施性,提出了意见与建议。

重点打造 三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

作为安徽省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,目前,新站区少荃湖片区,高新区大蜀山片区,经开区、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,已被确定为全市“海绵城市”建设第一批示范区,积极开展试点建设。

目前,一批试点项目陆续建成,老城区逍遥津、杏花公园两大调蓄池已具备使用条件。3000亩南雁湖生态公园改造工程,主要建设5万方的雨水收集前置库,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土方工程和湖底清淤。

作为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,积极开展低影响开发技术试点,总结成功经验,逐步在全市推广。

合肥将多措施建设海绵城市

作为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三个示范区,将积极开展低影响开发技术试点,总结成功经验,逐步在全市推广。 此外,合肥市将采取以下三个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

 


一是让屋顶绿起来,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、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;

二是有条件的小区绿地应“沉下去”,让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、下渗与净化,而不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;

三是可将小区的景观水体作为调蓄、净化与利用雨水的综合设施。

合肥市排管办的专家指出,合肥将根据安徽省住建厅要求,结合城市湿地、公园、下沉式绿地和下沉式广场等合理布局。

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,各地可采取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、植草沟、植被缓冲带、雨水湿地、雨水塘、生态堤岸、生物浮床等多种技术,提高雨水渗透能力,增加雨水调蓄、净化功能。

地面过度硬化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近日,合肥市城乡建委制定出台《合肥市市政道路人行铺装选材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在新区或适宜路段,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,可选用透水砖。

此外,合肥市还计划选择一批市政道路、开发小区,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试点,实施下凹式绿地、植草沟、透水式铺装、绿色屋顶等工程措施,积累建设经验。

瑶海将建11条道路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

近日,合肥瑶海区本月底将在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口东南角、新安江路与龙岗路交口东北角、包公大道与大众路交口西南角开建11条道路,打通交通微循环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道路还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。

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口东南角(新建4条支路)

 

皇甫山路(门台路-新安江路)

道路现状:现状场地为荒地、农田、居民自建房;北端接长江东路处为宾馆及加油站,南端接新安江路处为堆土。

新建方案:设计道路红线宽24米,南起新安江路,北至长江东路,道路长度约0.94公里;近期先实施至门台路,设计时速40公里。路段暂无规划公交线路,预留公交站台。道路行道树为常绿乔木香樟,机非分隔带种植合欢,间隔一排红叶李。

门台路(大众路-皇甫山路)

道路现状:现状场地为荒地、居民自建房、燃气(费用查询 营业网点)站等。

新建方案:设计道路红线宽24米,西起大众路(已设计),东至汊涧路(本次设计),道路长度约0.7公里。绿化设计道路行道树为落叶乔木黄山栾树,2.5米机非分隔带种植一排枫香,间隔一排桂花。

襄水路(大众路-汊涧路)

道路现状:现状场地为荒地、居民自建房(部分已拆迁)。

新建方案:道路红线24米,西起大众路(已设计),东至汊涧路(本次设计),道路长度约0.69公里。在大众路交口,补充公交站台。2米机非分隔带种植一排落叶乔木国槐,间隔种植一排单秆石楠,下层选择金森女贞和红花檵木。

汊涧路(襄水路-新安江路)

道路现状:现状道路北侧为水泥道路,南侧场地为荒地。

新建方案:道路红线20米;南起新安江路,北至长江东路,道路长度约0.95公里,沿线预留一对公交站台。

包公大道与大众路交口西南角(新建3条支路)

 

本项目位于瑶海区龙岗经济开发区,包公大道与大众路交口西南角,共有3条道路,分别是烈山路、油坊路和古河支路。这3条道路均是解决局部小片区交通出行问题,以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支路。

烈山路(包公大道-油坊路)

整体呈南北走向,起点位于包公大道,终点位于油坊路,设计全长约252米,规划宽度18米,双向两车道,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共板布置。

油坊路(古河支路-大众路)

整体呈东西走向,起点位于古河支路,终点位于大众路,设计全长约557米,规划宽度13米,双向两车道,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共板布置。

古河支路(包公大道-大众路)

整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,起点在包公大道,终点在大众路,设计全长约1079米,规划宽度13米,双向两车道,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共板布置。

新安江路与龙岗路交口东北角(新建4条支路)

 


障山路(新安江路-长临路)

道路现状:两侧现状用地以荒地及城中村为主,规划以居住地为主。

新建方案:北起新安江路,南至长临路,道路全长574.943米,南北走向,设计时速为40公里,规划宽为30米,双向四车道。全线设置1对路侧式公交站台,人行道种植一排行道树乌桕;机非分隔带种植一排常绿乔木。

长临路(捉月台路-小板桥河)

道路现状:沿线目前多为荒地及农田,周边地块尚未开发。

新建方案:西起捉月台路,东至小板桥河,长735米,设计车速30公里/小时。长临路各交口均为平交,其中长临路与捉月台路、沿河路均为“丁”字交口,与障山路及钟油坊路为“十”字交口。在障山路两侧各设置1处公交港湾。人行道种植法国梧桐。

姑溪路(龙岗路-小板桥河)

道路现状:沿线多为荒地及农田,周边地块尚未开发。北侧规划用地性质主要为公园,南侧为住宅用地。

新建方案:西起障山路,东至小板桥河,长382米,城市支路,设计车速30公里/小时。姑溪路各交口均为平交,姑溪路与沿河路为“丁”字交口,与障山路及钟油坊路为“十”字交口。沿线设置1处公交港湾。行道树种植椿树。

捉月台路(新安江路-长临路)

道路现状:沿线多为荒地,两侧规划以居住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为主。

新建方案:北起新安江路,南至长临路,长574米。捉月台路各交口均为平交,其中捉月台路与新安江路、长临路均为“丁”字交口,与姑溪路为“十”字交口。人行道种植一排行道树香樟;机非分隔带种植一排落叶乔木黄山栾树。

瑶海区还计划在临泉路、龙岗路、长江东路等主次干道,集中开工打造9个街头游园,总面积46066平方米,约为6.5个标准足球场(68×105米,面积为7140平方米)大小。相关人士表示,该项目目前已启动施工招标,有望近期开工,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。

未来合肥瑶海区域将着重从生态、文化、产业三个方面打造东部新中心,改善城市产业结构,利用历史文化与工业遗产价值,整合生态环境,为东部城区未来发展预留好重大项目和重大建设空间。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,东部新中心也必将焕发新生命。

总结

今年安徽洪涝灾害的损失是180多亿元,相当于一个地铁的造价。合肥今年的洪涝损失达到了12亿元,而修建海绵城市的之后,每年的损失可以降到最低,对于老百姓的人身安全来说,至关重要!返回合肥365淘房>>

  • 独家团购
  • 订阅楼盘优惠

热门楼盘

热门专题

更多精彩观点
  • 中国合肥第七届房地产金穗奖网络评选

  • 合肥8宗揽金76.5亿元

  • 合肥市区重启限购!

  • 读懂城市记忆 金隅老物件征集落幕

365直播

进入直播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