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看资讯
关注微信看猛料
贾波:
非常感谢我们老钢厂老总的邀请,也感谢去年3月份,我们王永康书记的邀请,跟西安结了缘分,我这次刚到西安,有两件事情印象很深刻。第一件就是下了机场,我看到周边很漂亮,我说这是曲江吗?司机说这不是曲江,这是新城区,我说新城区这么漂亮,一改我对新城区面貌的印象。第二个我刚才跟何区长交换了名片,我看何区长的名片上有一个特别的头衔,就是五星级金牌的店小二,西安现在正在搞支持创业,国际创业支持大会,西安的营商环境和环境建设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。
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德必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经验,再介绍一下西安文化创意园区的情况。分三个部分,第一个对西安的初浅的理解,第二个对西安文创园区的理解,第三个是德必这些年是怎么做的。
大家知道西安是历史非常悠久的,新城区应该是新成立的,但是我们稍微了解一下,其实新城也不新,有接近千年的历史。我从上海过来,就感觉西安什么都是文化,什么都是历史,文化资源非常丰厚。这是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,特别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要发展“一带一路”,我们为什么对这个西安很感兴趣呢?除了永康书记的邀请,我们觉得西安是“一带一路”的起源点,把“一带一路”作为国家的鼎级战略,西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节点。永康书记在十三届代表大会提出,西安虽然有丰厚的文化历史,但是西安的文化产业的发展,实际上还亟待提升。这里我们有一些数据,深圳,其实深圳没有多少年的历史,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步发展起来,但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速和比例都非常大,2016年深圳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值达到了近2000亿,占到全市的10%。另外一个城市杭州,杭州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是20%,西安市文化产业占GDP的仅占4%,文创产业发展上潜力和机会都是巨大的。美国占25%、日本占20%,我们再跟另外一个城市比较一下,就是成都。成都和西安也很像,是一个内地的城市,但是成都文创产业发展非常快,2016年文创产业也实现了600多亿,占到GDP总额的5.2%,相比较我们也有一定的追赶空间,成都市整个文创产业的企业是15000家,整个陕西省只有22000家,追赶的空间,单就成都和西安相比,我们也是有一定的追赶空间的。
所以西安出台了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很多政策,包括博物馆,包括旅游。西安市的文创产业园区也有一定的发展,我简单分享一下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,今天老钢厂就是一个创意产业园区,看起来是一些老厂房,有一些艺术企业,我想文创产业园区为什么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呢?昨天我还接受了浙江省媒体的采访,他们也问了这个问题。我的理解就是,就像我们今天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样,一个人学习知识,在自己家里也可以学,现在互联网也很发达,读书、上网都可以学,为什么要有大学这个环境呢?因为它可以把很多要素集中在一起,同学之间可以交流,老师可以互相探讨,甚至还有一些科研设备、基础设施的共享,文创园区也是这样,把很多文创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,我们搞很多这样的活动,互相交流,我刚才注意到老钢厂每年都有很多的艺术交流、产业交流的活动、讲座、展示,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,加上资本要素,吸引了资本支持、政策的支持,企业和企业互相的交流合作协同,使得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要素的集合,更重要的是生产要素化学反应的集合,形成了一些生产效应,产业园区就形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,这个是靠单个企业简单的叠加无法形成的效应。
现在文创园区的发展,不仅和产业结合,甚至和居住、休闲、街区、社区、城区的融合,我们看一下世界发达国家文创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,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创产业园区、聚集区是非常重视的。美国据不完全统计,美国占了全球产业园区市场的43%,欧洲占34%,其他国家总共只占19%,亚洲日本和韩国做的不错,日本占了10%,韩国占了5%,中国和其他地区加起来仅占4%,中国作为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,但是我们的文化产业、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大国,甚至也谈不上强国,这里说明什么?一方面说明了差距,另外一方面说明这里有巨大的机遇。
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美国,美国比较著名的产业园区,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洛杉矶的好莱坞电影产业聚集区,包括纽约SOHO的百老汇产业园区等等,英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,但是创意产业非常发达,其实文化创意产业、或者创意产业这个提法,最早就是英国提出来的,比较典型的就是伦敦,是欧洲第一大创意中心,包括爱丁堡,我参加两届爱丁堡的国际艺术节,也汇集了很多艺术产业、艺术家,每年爱丁堡艺术节,全世界的艺术家、各种各样的展览非常集中,爱丁堡大学成为在艺术、创意领域非常知名的一个大学。
还有日本,日本不仅是在工业非常发达,日本的动漫产业也非常发达,我女儿就特别迷日本的动漫,因为这个每年还要带她参加日本的漫展,日本的动漫产业带来了一系列以动漫衍生的产品。还有韩国,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非常厉害,特别是这些年韩流横扫中国,韩国的烤鸡翅加啤酒也是中国旅游的必修项目,这都来自韩流、韩剧的拉动,包括旅游业的拉动,还有美容业的拉动,这都跟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分不开的。
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世界上比较知名的文创产业聚集区,比如说纽约的SOHO区,用纽约不到1%的城市面积,聚集了纽约30%以上的艺术节,因为这些艺术家的聚集,成为了美国人最齐聚的中心,它也是金融的中心,推动了整个纽约这个城市经济和全方位的发展。所以衡量一个城市是不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,是不是可以有持续的发展力,除了看GDP,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,也是凝聚其他要素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,软性的基础设施,比如说博物馆、话剧,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论坛、交流。
另外比如说伦敦西区也是戏剧非常发达的街区,政府给了很多政策,比如说这个地方演的戏剧,如果是刚开始首演之前的费用,都是由政府通过各种基金支持,当它成熟之后,政府资金逐步退出,如果商演失败了,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支持的基金买单,在这样一个机制下,使伦敦戏剧商演非常繁荣,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可以和美国百老汇聚集区媲美的区域。
我一直有一个想法,很多年了,我觉得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戏剧资源,地方戏的资源非常多,这些年话剧也发展非常快,很多剧种、剧目发展非常快,但是缺少一个到哪里旅游,可以选择戏剧演艺的区域,我们西安每年有数千万的旅游人口,到这里除了看古城,看兵马俑、看法门寺,我觉得是不是有可能,西安也可以衍生伦敦戏剧这样一个地方,可以留在这里看3天、5天的地方,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,变成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,我觉得从国内消费的趋势,从全世界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趋势来看,我觉得中国的戏剧、话剧复兴的时间,我觉得已经来临,很有可能未来有这样一个可能性。
我们再看巴黎左岸的艺术区,也是非常有名的地方,背靠塞纳河,到巴黎不坐在那里喝喝咖啡,不在那里聊聊天,不买一两幅画,就觉得非常遗憾,还有加拿大动画产业园区,也成为全球的影视制作后期加工的基地,是依托一个大学而形成的。
国内一般比较代表性的产业园区我们点到,比如说北京的798,也是老厂房齐聚,齐聚了艺术家和商业,现在成为北京市的一张名片,现在世界各地的人到北京,知道的都要去一下798,比较有特色。比如说上海1933,之前是一个大型的屠宰场,这个建筑里面曾经宰杀了50万头牛,阴气很重,这个地方变成了上海展览展示交易的旅游景区,法拉力的新闻发布会、奢侈品的发布会都在这里召开,形成一个旅游景点,成为国家3A级的景区。比如说田子坊,可以说是上海老的贫民窟这样一个地方,在上海政府创新的制度下,变成了一个很好玩,很市井的地方,最早的艺术家就是陈逸飞,因为他的艺术把这变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,也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。还有上海的M50,成为画家、艺术家聚集的地方,曾经是美国艺术家包机去这个地方,这两年金融危机之后有下滑,但是依然保持着活力。
国内还有一些偏产业的园区,集中了互联网和文创结合的园区,创造了市值相当高的一批企业,我们相对比较了解上海,还有环同济设计产业带,同济大学设计专业非常有名,现在一年这的产值是700多亿,成为全中国建筑设计为核心最集中的区域。还有我们德必做的运动LOFT,是中国最早的体育产业园区,像郎平、邓亚萍很多名人都去过,这里齐聚了很多体育产业。还有成都搞了一个东郊记忆音乐产业公园,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步也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园区,逐步繁荣起来了,其他园区我就不详细介绍了。
其实世界范围形成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园区,或者文化产业齐聚区的现象,这个不是偶然的,因为产业园区、产业齐聚区的聚集,他们吸引了一批艺术家,吸引了产业上下游周边的资源,产业园区在提升效率、吸引投资、成果转化方面都具有分散式的经营管理不具备的优势。
这是我们西安的产业园区,我就不多讲了,大家比我更了解,这是老钢厂,这是国内其他的一些产业园区。现在有一种新的趋势,文化部最新提出来不仅要打造文化产业园区,还希望打造文创街区、文创城区,希望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在全国重点扶持和支持十大文创产业城区,我却西安完全有这个资格有这种资源,也有这种可能争取成为中国示范性的文化产业城区的这么一个机会。
以上海为例,上海有一个地方叫愚园路,包括鲁迅、郁达夫等很多历史名人都在这个地方住过,这个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很破了,业态还比较地段,后来新任的区委书记王书记整顿这个区域,采用开放的和文化产业园区相结合的方式,我们参与了一点点,聚集了20多个产业设计公司,在统一规划、设计的前提下,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结合的情况下,用3年不到的时间,整个愚园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业态提升了,引进了非常有意思、有创意的文化业态,在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社会影响、城市更新各个方面,包括生态环境保护、历史保护,达到了综合的一个提升,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一个典范,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,非常有意思,就在这个小街区里面,做出一个非常有味道、非常有历史感的地方,而且投资不大,充分利用了各方的资源。
另外一点就是从国家宏观层面,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,2017年12月2日,国家文化部成立,从建国以来成立,第一次召开了一个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大会,当时在长沙,文化部部长就提出以推动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为抓手,推动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,也就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,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的载体和抓手,所以我相信西安市在这样一个东风下,也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。
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有一些新的动向,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的发展,其实电影产业表面看是文化产业,但是它是科技诞生的产业,包括新媒体、抖音等,都是来自技术的发展,包括互联网的发展,我们文化产业如何和科技融合发展,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新的命题,包括人才、资金的注入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德必去年受永康书记的邀请,来到西安考察,后来我们公司成为陕西省宣传部和西安市宣布部的战略合作伙伴,后来也做了一些人才方面的交流,这一年以来虽然我们还没有实质性的项目落地,但是我们和西安方面的互动是非常多的,特别是和老钢厂互动是非常多的,我们密切关注寻找合适的项目,希望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下面我介绍一下德必的发展历程,我们从2016年开始,在上海投资运营产业园区,2017年推出易园系列,我们第一个国外园区在佛罗伦萨落户,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一个文化产业园区,当时挂了一个牌子,叫“中意设计文化中心”。我们推出了一个高端系列,是针对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高端产品。2016年我们开始实施社群化和轻公司生态圈战略,推出了产业创新微城的战略,2018年推出这么一个产品。这是三个产品系列,易园基本上风格都是黑白的风格,虚实结合,中国经济要发展,“一带一路”的战略,早期是中国走向西方,接下来我们中国和西方的融合,包括国家11月,在上海要搞进口博览会,中国更好的与世界融合,所以我们推出了WE系列,一推出以后就得到企业非常好的反响,我们在这里有非常多的国际化的服务,像外资企业到中国之后,消防审批非常困难,包括消防、产业对接方面,有时候不太顺畅,我们有专门机构服务外资企业、合资企业,我们得到各国领事馆和产业部门的支持,同时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。
运动LOFT系列是针对体育产业做的,从2015年体育产业发展非常快,所以这个领域成长也非常快,企业也拿到非常多的风险投资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德必的园区逐步进入4.0时代,从1.0的二房东的模式,到产业齐聚的服务模式,到平台化的服务模式,到4.0的生态圈的模式。什么是生态圈呢?我们园区的运营升级为社群运营,2015年底我们提出了社群经济、社群化运营,2017年,我们德必集团搞了1700场的社群活动,就是类似这样的讲座、论坛、各种各样的交流会、发布会,极大的促进了我们园区企业、园区企业和外部的交流、合作,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,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。
还包括众创空间、互联网平台,还包括我们在全球的布局。打造生态圈,首先我们建立了很多合作关系,包括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,包括和意大利产业协会,包括和很多媒体、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,包括和很多众创空间平台、高校,加州大学、北京电影学院等,都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,实现人才、资金、项目、研发的互动和连接,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。
我们在轻公司生态圈的理念是什么呢?一个是大型企业,一个是文化创意中心,主要是轻资产的,靠人脑、电脑等方面发展,我们德必这些年就是聚焦服务这样的企业,我们搭建一个平台,实现集成化的服务。比如说在我们园区内的企业,员工体检是3折,我们跟体检机构有合作,比如说要买车辆保险是6折到6.5折,买办公用品是8折,我们有大量集成化的采购,这是单个企业无法做到的,我们通过集成化的采购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,当然还有其他的方面。
我们园区凝聚了接近5000多家公司,这样的合作、服务也使得园区企业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互动和集成,比如说一个经典的案例,我们有一个市场人社群,集中各个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和总监,每个月有一个活动,每家公司每年都有市场经费,比如说你搞西装定制,我是搞高端橱柜设计,你又是搞高端理财产品发布,这中间客户有一些重叠,但是他们资源不能整合,我们园区内经常有5个企业或者十几个企业联合搞活动,费用每家是10万,联合起来是100万,产生的影响力但是不一样,大家业态上客户没有竞争关系,为企业增加了价值,这样的情况非常多,比较典型的案例,一个是帮企业搞快递小哥的,就是跑腿服务,你在APP上,你要取个东西,或者家里干什么,阿姨在哪是搞家政服务,这两个公司搞了一些数据上的互换和合作,产生了业务的倍增,但是没有产生什么成本。
我们每年搞一个社群节,2018年是第三届,我们打造创新创业的社群活动,2017年是第二届,大概搞了3个月,有106个线下活动,有600个媒体报道,有3000多人关注,产生了非常好的效应,也产生了非常好的实质性的合作,我们搞了全球大学生创意创新大赛,有来自20多个国家、180多个团队报名参赛,最终决出十强。另外我们还搞了全球创新创业的联盟,把很多创业帮、樊登读书会等聚在一起,另外搞了一些创业项目和资本之间的对接会,还有针对白领的篮球赛,还有资本方的讲座和产业方的讲座。
另外我们也积极走出去,组织上海企业参加香港创客节,上一届梁振英特首也参加,我们参加了上海时尚设计奖,我们是发起单位,还有我们支持的一家成功设计,是针对工业设计领域全球化的大赛,这个大赛搞了十多年了,帮助上市公司和企业园区对接,他们的很多业务可以和新兴公司合作,帮中小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。这是去年我们搞的社群活动,这是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,这也是我们合作的社群。
另外一方面,这两年叫大众创新、万众创业,国家扶持了一批空间,给我们园区内的企业做服务,关于众创空间我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,这里聚集了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累计了十几个亿的人民币,有一些小微,淘汰率非常高,但是有一些企业确实逐步成长起来了。
另外我们在2017年做了一个东西,就是wehomeLINK,就是全球企业创新服务室,把创新企业聚合在一起,我们为他们服务,经过3到4个月的考核,我们就向园区5000多家企业推广,成为首选合作伙伴,可以让园区企业享受到最新、最优质的企业级的服务,第一期已经结束了,选了4家,有20多家报名,选出来7家,最后淘汰了3家,选了4家,已经逐步了获得这些企业的认可。
我们觉得光靠线上的手段还是不够,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,我们提出了德必智慧园区的发展战略,这两年投资了3000多万,叫智慧科技中心,除了软件的研发之外,还需要硬件,我们组织了硬件研发团队,做一些园区管理方面和企业服务方面的智能硬件的研发,这是我们现在每家企业都使用的,园区里面要租办公室、报修、定工位、定会议室,包括在园区里面寻找合作伙伴,每家企业都有介绍,你是搞工业设计,你要搞一个微电影的合作伙伴,你在里面就可以搜,发现园区有一家企业就是干这个,我们对这些企业有一些评价,你可以直接合作,也可以通过园区运营方帮助你们洽谈,促进我们更加高效的协同发展,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的,很多服务在网上就实现了。
我们推出了十大增值服务,原来是七项,去年提升到十大增值服务,我们有法律方面的讲座,把政策引进到园区,包括一些品牌方面的服务,财务方面的服务,每个季度都有风险投资对接会,会请10到20个企业进行路演,路演完了当场对接,每年会达成几十起、上百起的投资意向,这几年100亿美金,300多亿人民币投入到我们园区。这是团队服务,提供给园区内的企业。
还有对白领的服务,我们有转角遇到爱,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单身很多,大家都很忙,我们定期有各种各样的相亲会,文创产业女生相对高一些,其他企业工程师多,我们定期举办这样的相亲交流,说实话很多都成交了,我们公司都有,包括教你怎么美容、按摩、免费的中医理疗,这样的活动也非常多,导致什么情况呢?去年10月份,比较典型的案例,园区有一家企业叫北斗星景观设计公司,公司有50、60人,公司要搬家,要换一个地方,这个消息出来了,公司白领联名给老板写信,说不要搬,我们喜欢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生活和丰富,如果公司要搬家我们要考虑辞职,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,这个老板经过权衡,把这个企业留在园区里面,他们要扩大,他们找我们协商,我们给他们协商企业扩大规模的事情,后来给了一些支持。
我说这些意思是什么呢?这些服务并不是高尚的,我们做的事情都是有商业目的的,最终增加了企业的黏性,白领的满意度,我们提出一个口号,让园区白领的幸福感要比社会平均水平高100%,让园区企业的存活率、健康发展,比社会平均水平高100%,这是搞一切服务的出发点。
这是刚才讲的园区企业之间的,就是类似阿里巴巴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,传统的写字楼里面,你在8楼、他在12楼,工作了5年了,你和不同楼层的客户也很少有交流,不知道他做什么,大家交流很少,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,促进大家的交流和生态化的发展。还有和周边的一些链接,周边商家的链接,我们白领到周边商家消费都是有折扣,通过我们平台有折扣,有的是9.5折,有的是9折,有的是8折,拉面馆一般是9折,因为利润不高,健身房就可以打到8折。我们就是打造了这样一个整体的平台,我们这个平台去年获得了上海十大智慧社区的一个奖励,奖励了我们150万。
另外就是全球化发展,我们在发展过程中,发现除了跨国企业、央企他们需要走出去发展,中小企业也有这种需要,中小企业独立发展的时候往往很无助,无论是当地的大使馆、领事馆、当地政府,对它们也不是很重视,怎么办?我们把园区发展模式克隆到国外,实行抱团式的发展,去年讲了佛罗伦萨基地,去年是签约5周年,运营3周年的时候,上海市市委书记,现在是总理,当时参加了5周年的庆典,这是韩书记出席5周年庆典的照片。意大利这个项目运营这几年以来,搞了大量的活动,跨城市的活动搞了很多很多,在意大利本地也搞了很多活动,促进了中意企业的交流,园区有几十家企业注册,成为了他们在意大利的研发基地,我们积累了很多资源,包括比利时的UE公司。
我们在2016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硅谷园区,为什么这样做呢?当时我们和东华大学有一个合作项目,科技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,我们在硅谷搜集最新的技术、项目,促进国内企业的对接,国内一些企业把硅谷的研发中心、办事处设在这个园区里面,已经初步产生了效益,这是2018年开始的一个新的产品研发,因为很多城市邀请我们去,但是他们有些条件和上海不一样,我们又研发一个创新微城集成化的一个产品。
这个产品的核心就是除了有原来园区的特征,还要有一些智囊团,智囊机构的合作,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,咨询机构,同时深度连接基金平台,使基金对园区企业有一个重点投资,或者基金投资积聚在这里,使园区在要素整合上更强。这样逐步形成一个产业集群,通过3到5年的运作和发展,因为创新微城扶持一批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。
最后我们非常希望在西安这个历史文化名称,在“一带一路”的起源地西安,能够为西安文创产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,希望会后大家多多交流,谢谢大家!返回西安365淘房>>